“内卷”时代:困局与反思

一个 “卷” 字,悄然席卷整个中国社会,裹挟着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个体。在这个巨大的漩涡中,人们的生活与工作都无可避免受到冲击。人人深陷其中,难以挣脱。

为“卷”而生的产业:千年习惯被改写

商业零售已卷到了天花板。美国人发明了电子商务,没想到这个新生事物有朝一日统治了中国社会,如今网购已深深嵌入消费者的生活日常,改写了人们的购物习惯。

平台电商一路攻城略地发展至今,线下商业的地盘不断萎缩。从一线都市高档购物中心到十八线小县城的沿街铺面,无一不是节节败退,一片萧条肃杀景象。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已经被彻底重塑。毫不夸张地讲,放眼全国消费市场,屈指可数的几个平台,承载了十四亿人日常吃穿用度消费需求。平台上数以千万计的店家,仿佛注定是为“卷”而生。

不妨设想这样一个场景:当你打开网购 APP,在搜索栏输入想要购买的物品后,映入眼帘的是海量匹配商品,图文并茂,令人目不暇接。轻轻滑动屏幕,便能看到成百上千的店家接连不断地涌现,乍一看,仿佛选择余地极大,完全不必担忧找不到高性价比的心仪宝贝。

然而,当你逐一点击进入各家店铺页面仔细挑选时,却会惊异地发现,众多商品实际上极为相似。从外观到功能,这些商品几乎如出一辙,甚至连展示所用的图片和视频都毫无二致,唯一存在差异的,仅仅只是店铺的名称而已。

事实上,众多商户所售卖的产品,皆出自同一个工厂。可以想象,背后的竞争何等的惨烈。当商品没有了差别,商家们能够比拼的,便只剩下了低价,还有吆喝。极致的低价,为赢取可观的销量;无限被压低的成本,使得平台以外不再有赢家。

“卷”出舌尖上的中国

餐饮行业同样深陷内卷漩涡,是另一个重灾区。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,消费降级的趋势肉眼可见。为了拉动 GDP 增长,摆脱当前经济困境,旅游消费被视作脱困法宝。各地政府文旅部门为此可谓煞费苦心,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打造独具当地特色的网红消费模式 。

餐饮已然成为提振消费的核心战场。毕竟 “民以食为天”,人们再怎么捂紧钱包,吃饭始终是生活的刚性需求,且无须花太多钱,给人带来的幸福感无与伦比,足以驱散弥漫在周围的压抑与焦虑情绪。

得益于流量营销的强大威力,在小红书、抖音等平台的大力助攻下,许多原本籍籍无名的地方迅速窜红。食客们依照 APP 上的推荐,纷至沓来,按图索骥,逐个打卡网红餐厅与摊点。从众心理带来了强大的虹吸效应,更多的食客蜂拥而至。只要看到街边排起的长队,人们便会毫不犹豫地站到队尾,面对即将到嘴的美食,眼中充满了期待,脸上洋溢着幸福。

那么,究竟是怎样的珍馐美馔有着如此巨大的魔力,引得众人趋之若鹜呢?笔者经过一番细致观察,结果却大失所望。不过是些火锅、烧烤、麻辣烫这类常见餐食,再加上冰粉、奶茶、肉夹馍等小吃,甚至连鸡蛋汉堡摊前都天天排起了蜿蜒的队伍。这不禁让我深深地感到疑惑,美食天堂的中国,坐拥传承数千年的八大菜系,为何如今这般简单质朴的餐食却能如此备受追捧?

深入探究后发现,如今的网络时代,纵使拥有百年工艺或是祖传独门绝技,倘若不借助平台引流,也很难进入吃货们的视野,因为互联网已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。由于社交方式转变,传统的口碑传播渠道已被阻断,短视频平台上的吃播们成为了引导食客消费的风向标。如此一来,那句流传千年的 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,如今也得改改了,应是酒再好,哪怕店铺就在巷口,若没出现在吃播频道,一样无人问津

餐饮店家大量的钱都被迫投入到了流量营销中,食材成本被不断侵占,科技与狠活闪亮登场,成为了色香味的主角。

就日用品而言,低成本或许顶多意味着品质较差,倘若不好用,大不了再购置一件,毕竟价格低廉。然而,食品的情况却不同,吃进嘴里的食物,不管品质优劣,都会被人体消化吸收。等到问题被察觉,或者登上央视3.15 晚会被曝光时,那些因劣质甚至有毒食品而受损的健康,又该如何来挽回弥补呢?

我不想“卷”,但更不想输在起跑线上

祖国的花朵在疯狂内卷中成长。常言说得好,为个人爱好而活的人生,最有质量与意义。然而,当下的社会现实却使得家长们难以任由孩子们去追寻个人爱好。从幼儿园开始,孩子们每日的生活便被十多年后的高考所规划和安排。不妨设想一下,全国的学龄儿童,都朝着一百多所 211或985大学,发起一场长达15 年的 “马拉松式” 冲刺,这种景象何等壮观。

每位家长都唯恐自家孩子上不了985或211,将来落到个连个工作都找不到,更别说提高社会地位。可优质教育资源就这么点儿,然后谁都不想被分流到职业教育沦为蓝领工人,再加上所有的父母都自豪地认为自家孩子不比别人笨,于是“鸡娃”成了家长们无奈又共同的选择。而孩子们稚嫩的小心脏,本该天真烂漫的童年,却要承受成人都难以扛得住的巨大压力和繁重的课业,于是大范围的青少年抑郁症出现了,甚至跳楼惨剧也频繁爆出。

在“鸡娃”道路上玩命冲刺近二十载,莘莘学子终于迈出校园大门。然而,迎接他们的并非理想中的开挂人生,摆在眼前可供选择的 “康庄大道” 实则只有两条:一,过关斩将进大厂;二,考公考编进体制。于是,每年超过一千万的应届毕业生,奔向这两条康庄大道,拼得五内俱焚,挤得头破血流,只为了争一个被人羡慕的饭碗。

政策导向下,爱“卷”才会赢

我们将目光转向社会经济领域。古有云 “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状元”。社会经济体系犹如一幅宏大繁杂、包罗万象的巨幅画卷。要满足十四亿国人在吃穿用度、消费娱乐等各个方面的需求,本应 “天高任鸟飞,海阔凭鱼跃” ,每一个行业都有无尽的机遇和空间,然而,现实的却并非如此。我们的企业,往往不去研究市场的规律和用户的需求,而是花心思琢磨国家的政策。政府的大旗挥向哪里,企业就卷到哪里。

在我们国家,社会资源配置主要由政府主导,宏观政策对社会的影响力无处不在,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也无孔不入。通常,中央定发展基调,地方政府积极响应,争先恐后贯彻落实,各类社会资源蓄势待发,不管是国有资本还是民间资本,皆紧密跟随着主管部门的行政指令行事。一旦政策的 “发令枪” 鸣响,资本便如潮水般向特定领域蜂拥而去。而市场在哪里,订单在哪里则无须思考,国家一定会出手帮大家解决问题。企业只要按政策导向和行政指令大干快上就一定能赚到钱。大家玩命卷,一定能卷出一片天空。国内卷不动了,就浩浩荡荡卷向海外。近些年来,房地产、光伏、半导体、储能、新能源汽车、生物医药等等等等,无一不是这个路数。

资本无序扩张下,不“卷”已没了活路

近十年来,移动互联网衍生的产业在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。由于国资和政府的介入相对较少,这个领域成为了一个极为自由的市场。也正因如此,这个行业成长迅猛,势如破竹,短短几年对人们生活日常的渗透已远超欧美发达国家,尽管催生该行业发展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均来自美国。

一旦美国出现了新技术和新理念,中国人很快就会跟进。必须承认,中国并不缺乏创新意识,从某种意义上讲,“拿来主义” 也不失为一种创新。起初,国内创业者进行模仿和复制,或做些相对简单的应用开发。慢慢地,这种前所未有的商业模式,在庞大的人口基数组成的实验场上,取得了巨大的成功。移动互联网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,开创了一个又一个 “蓝海”市场 。

在政府极少干预、法制和监管缺失的情况下,先吃螃蟹者凭借先发优势,以规模效应和技术壁垒构筑起宽阔的护城河,也很快形成了垄断,资本的逐利本性在这片沃土上得以自由释放,比较典型的如外卖、网约车和电商直播。平台经济的巨头们凭借绝对垄断地位,获得规则制定权和产品定价权,上中下游一路通吃(商户、厂家、外卖小哥、网约车司机、乘客和终端消费者等)。依赖平台流量创造顾客的商家和依靠平台谋生的自由职业者们,每天的工作被大数据和算法精准算计,分秒不敢松懈,为赚取勉强能保本或糊口的收益,难以再有其它出路。

向“卷”而生的民族性格

不妨用这样一则段子为本文做个小结。有一天,某地新开了一家加油站,生意异常火爆。犹太人闻讯赶来,第二天,加油站旁便多了一家餐馆;第三天,一家修车行也顺利开业;到了第四天,又有一家超市拔地而起…… 就这样,这片区域逐渐繁荣兴旺起来。

而当中国人来到此地,情况却截然不同。很快,第二家加油站便出现在附近,紧接着,第三家、第四家、第五家加油站如雨后春笋般扎堆开张。结果显而易见,每一家加油站的生意都变得极其惨淡。一时间,降价促销的吆喝声此起彼伏,各家都在艰难支撑,期待着能把别家 “熬死”。于是,人们碰面时,总会无奈地感慨:生意太难做了,这个时代实在太 “卷” 了 。

Leave a comment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Scroll to Top
Scroll to Top